就在这个月,沉寂了17年的中阿合作项目,艾克那铜矿,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,该矿场的进矿道路终于修建完成,阿富汗卢格尔省还专门举行了通车仪式德旺配资,中国驻阿富汗使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政府官员全都到场参加。
要知道,艾娜克铜矿可不是普通的矿产项目,对中阿两国来说,它算得上是 “压舱石” 级别的合作。早在上世纪勘探时就有数据显示,这个位于喀布尔以南35公里的矿区,是全球已探明但没开发的特大型铜矿床之一,储量足足有7.05亿吨,铜金含量加起来超过1000万吨,平均含铜量1.56%。单看这些数字就知道,这简直是阿富汗手里握着的 “资源王牌”。
17年前,我国的企业联合体,与当时的阿富汗政府签订了协议,内容包括矿权100%属于中企,以及中企投入资金进行配套设施建设。按照最初的规划,项目要年产22万吨精炼铜,后来还打算扩到30万吨,同时要建一个40万千瓦的火电厂、一个水源地泵站,甚至连学校、医院、清真寺这些民生设施都考虑到了,粗略算下来,整体投资得有42亿美元。现在回头看,这哪是单纯的采矿项目,分明是给阿富汗量身定制的 “发展礼包”。
可谁能想到德旺配资,项目签完字后,麻烦事儿一件接一件来。2009年好不容易开工,结果发现周边基础设施差得离谱,往返矿区的路难走不说,矿石运出去的成本也高得吓人,推进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。到2012年更危险,有武装分子袭击了矿场工人,没办法只能暂时关闭。这还不算完,2015年施工时又挖出了佛教遗址,当地民众担心古迹被破坏,纷纷向政府请愿,项目只能再次停下来配合文物保护。再后来,阿富汗安全局势越来越糟,战火不断,这个项目就这么一拖再拖,一停就是十几年。
后来美军撤离阿富汗,上演了经典大戏“喀布尔飞人”,与经典照片“西贡铁拳”一起展示了美国不把“二狗子”当人的真实面目,在此期间阿富汗临时政府上台,这才让这个项目重获希望。临时政府一上台,就把艾娜克铜矿项目当成了恢复经济的重点,主动跟中国企业对接,还专门协调解决施工难题。就拿这次通车的进矿道路来说,别看只是一条路,对项目的意义可不小。艾娜克铜矿所在的卢格尔省本就贫困,交通一直是大问题,这条道路打通后,后续的设备运输、人员往来都方便多了,相当于给项目按下了 “加速键”。
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这个拖了17年的项目,对中国和阿富汗来说,都是一次实打实的双赢。先说说中国这边,铜矿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不用多说,尤其是这几年新能源、智能制造发展得快,对铜矿的需求更是水涨船高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,每年要消耗大量铜矿,要是能稳定掌握艾娜克这样的超级铜矿,不仅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,不用再担心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,还能在新兴产业竞争里多一份底气。而且,阿富汗位于中亚、南亚的交汇处,是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里的重要节点,项目顺利推进,也能帮着稳定当地局势,间接改善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全环境。
对阿富汗临时政府来说,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。阿富汗的经济落后现状,一方面是自身问题导致,也就是自然禀赋、地形以及社会发展情况这些,另一方面,临时政府建立之后,他们的对外经贸往来也受到了极大地人为的限制德旺配资,国际制裁以及外汇冻结让阿富汗经济雪上加霜,加之连年战乱,当地百姓找工作十分困难。
但是,艾娜克铜矿项目一旦全面开工,能直接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,间接带动的岗位更是能到1万个,这不仅能大幅缓解当地的就业问题,还能带来数以亿计的财政收入,当地政府有了钱,就能投资建设基础设施,对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就会好转,社会稳定度就会上升,反过来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。
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层面,跟中国合作能帮阿富汗打破孤立局面。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坚持 “不干涉内政、互利共赢” 的原则,跟中国合作,阿富汗不用怕被操控,还能借着这个项目向外界证明,自己有能力保障国际合作,有潜力恢复发展。现在已经有不少国际机构开始关注这个项目,甚至有小型矿业企业打听阿富汗其他矿产的情况,这就是项目带来的连锁反应。
当然,也不能忽视项目里的风险。现在阿富汗国内还有恐怖组织活动,局部地区的安全问题没完全解决,而且临时政府的治理能力还需要时间检验,这些都可能给项目推进带来变数。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提前做好预案,既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,也要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,毕竟只有把风险控制住,这份双赢的合作才能长久。
不过不管怎么说,艾娜克铜矿项目能走到今天这一步,已经很不容易。17年的等待,背后是中阿双方的坚持和信任,也是中国 “互利共赢” 合作理念的体现。随着进矿道路通车,项目已经进入快车道,未来只要双方继续配合,解决好遇到的问题,这个 “沉睡的宝藏” 迟早会发光,不仅能给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,还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跨国合作的好例子。毕竟,真正的合作,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期共赢。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